Episode 33
奥运场馆设计:融入城市还是成为地标?
August 7th, 2021
58 mins 19 secs
Tags
About this Episode
简介:
奥运如火如荼引得全球关注,它的场馆设计也同样带来过巨大波澜。
2020东京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,原本是由Zaha Hadid事务所获得第一名,但却获得了许多反对的声音,其中一条就是“尺度过大、与周边环境不协调”。尽管Zaha调整方案,但还是失去设计资格。日本政府再次举办设计竞赛,最后由Kengo Kuma事务所中标。一个体育场馆是否要与城市协调?如何去和城市协调?怎么样算是协调?节目最后也没谈清,但是聊到了许多有意思的纪录片和延伸阅读文章,贴在下方相关链接中。
此外我们也引出了另一个话题:奥运之后,这些巨型场馆该如何利用?
这个我们决定再聊一期,敬请期待。
人物:
雨晨:那个不具名的建筑师
璟璐
相关链接:
- 东京奥运主场馆Zaha经预算缩减调整后的4分钟方案视频简介,内网链接
- 方案23分钟完整陈述,YouTube 链接
- 伊东丰雄、菊竹清训、丹下健三等日本建筑师的师承关系
-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-代代木体育馆,澎湃文章《从1964东京奥运会看日本建筑与设计:混凝土中的重生》介绍了体育馆设计的时代背景
- 西泽立卫的电影《Tokyo Ride》
- Steven Holl 设计了 The Nelson-Atkins Museum of Art 的扩建部分,该美术馆位于美国Kansas City,收藏了山西洪洞广胜下寺原正殿西壁《炽盛光经变图》
- Zaha未建成的十大项目,第二个项目就是雨晨提到的卡迪夫歌剧院方案
- Herzog & de Meuron 设计的新波尔多体育场
- 弗雷·奥托(Frei Otto,1925~2015)最早将张拉膜作为结构形式应用于建筑中,创造出自由多变,轻盈飘逸的建筑造型
- PTFE膜材料,不透明,通常以索网张拉结构应用于建筑中,拉伸强度达到钢材水平,易于形成复杂的曲面造型,案例有:慕尼黑奥运会主场馆;
- ETFE膜材料,透明,通常以气垫的形式应用于建筑中,气垫的经济跨度一般在3~5 m,案例有:水立方、慕尼黑安联体育馆
- “Beijing Preservation” - OMA建筑事务所2003年所做的关于北京历史保护的研究课题
- 延伸阅读: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出的Koolhaas写的小书《Preservation is Overtaking Us》
- 纪录片《建筑师与老城》,所记录的是1999-2003年葡萄牙建筑师Alvaro Siza被邀请来指导西非佛得角圣地亚哥岛上的古镇Cidade Velha的建筑修复这期间的故事
- 由扎哈·哈迪德(Zaha Hadid)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设计的伦敦水上运动中心,其17500个座位中的15,000个都是临时座位,在奥运后和残奥会后,将只保留2500个永久座位,减少运维成本
- 纽约宾州车站(Penn Station)加建部分2021年投入使用
收听方式:
推荐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中搜索「所建所闻」订阅之后收听。
苹果手机推荐使用Podcasts、Overcast、Castro
安卓手机推荐使用AntennaPod、Pocket Casts、Castbox
此外还可以在「小宇宙」及Spotify上收听。
联系方式:
网站:architalk.xyz
邮箱:hi@architalk.xyz
新浪微博:所建所闻
Twitter:ArchiTalkXYZ
Instagram:architalk.xyz